台北真理堂數位轉型訪談:宣教關懷部
訪談日期: 2025.4.2.
主講者:石海妤、李凱翔
與會者:林允中、Deborah、Jason
分析宣教關懷部目前的工作流程、痛點,以及對於數位轉型的期望,以利後續系統規劃與設計。
一、 主要部門職責與工作內容:
宣教關懷部主要負責弱勢關懷事工與新朋友系統兩大區塊的事工,且這兩塊的運作模式差異較大:
- 弱勢關懷事工:
-
- 合作對象: 主要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、TVBS 信望愛基金會等單位合作。
- 關懷對象: 以大安區及部分中正區的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為主(約 500 戶名單來自區公所及大安社會福利服務中心)。
- 關懷方式:發放全聯禮券。
- 每月為關懷對象舉辦活動。
- 提供物質上的幫助,並強調教會的愛心關懷機制。
- 轉介個案至其他資源,如 1919 食物銀行等。
- 資料處理現況:關懷名單由社福單位提供,初期資料可能僅有姓氏、性別、出生年份及低收/中低收的代號。後續因合作關係良好,可取得地址以便寄送信件通知。
- 透過寄發活動通知書,並附上線上連結(可能是 Google 表單)讓關懷對象填寫更詳細的個人資料,以便後續聯繫與核對:「我們就寄給他們,那他們收到之後,我們就會有一個連接給他們,他們就會去請他們去填這個東西。我們就會收到他的一些個資了。」
- 從500戶名單到願意填個人資料以領取禮券之受關懷對象大約300-350人,回報率大約60%-70%左右。這當中受洗者大約3-5位(大約1%)。
- 活動報名及資料收集主要使用 Ragic 系統及 Google 表單,導致資料分散且整合不易。
- 同工需要向資訊部門申請匯出 Ragic 系統的資料,再自行用excel/google進行篩選與整合,與後續追蹤。
-
- 關懷對象可能是會友或非會友。由區長或小組長提出申請。海妤會提供申請表格式電子檔給數轉小組。
- 對象活動出席紀錄。
- 對象是否有被協助申請過1919、社會局補助或真理堂愛心案的申請紀錄。
- 關懷同工的回報紀錄海妤會提供關懷清單內容(同工去進行關懷時的回報事項)給數轉小組。
- 希望愛心案的申請能建立線上簽核流程,且能賦予愛心執事(區牧或小組長)權限。
- 對於愛心專款的管理,希望能有更清晰的記錄與權限控管,讓各牧區的負責同工能了解其專款的使用情況,但避免顯示整體教會的財務細節。
- 教會新朋友系統: 由關懷事工海妤負責
-
- 關懷對象: 主日崇拜中新來的訪客或從網路管道聯繫教會的新朋友。可能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。
- 關懷流程:
- 新朋友在主日留下手寫資料。網路管道來的新朋友則在線上填寫個人資料。
- 現場同工會在手寫標單上做註記(紀錄現場觀察新朋友的狀況)。
- 負責同工(海妤)將手寫資料Key入 Excel 檔案。需要同時管理主日及網路來源的新朋友名單。
- 安排/pass新朋友資料給區牧進行後續關懷與跟進。
- 區牧記錄每次與新朋友的互動情況。
- 資料處理現況:
- 手寫資料需人工Key入,耗時且可能出錯。
- 資料分散在 Excel 檔案中,不利於查詢與整合。
- 對於新朋友的狀況判斷與分流(例如:適合參加慕道課程、加入小組等)依賴人工判斷。
- 擔憂新朋友交給區牧後,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給予關懷容易讓他被掉棒。
- 數位轉型期望:
- 建立統一的新朋友管理系統,自動收集與整合各管道的資料。
- 系統能提供提醒與追蹤機制,確保每位新朋友都得到關懷。
- 簡化新朋友資料填寫流程,例如透過 QR Code 掃描。
- 協助判斷新朋友的關懷需求與分流。
1.1「慈惠關懷」、「攜手愛無限」行動
1.2 教會愛心案
1.3 數位轉型期望: 希望能有系統協助關懷對象名單資料的建立/收集、整合、後續追蹤,包含:
二、 主要痛點與挑戰:
- 資料分散與整合困難: 弱勢關懷與新朋友關懷使用不同的資料收集方式和系統(手寫、Ragic、Google 表單、Excel),導致資料難以整合,影響工作效率和整體關懷成效。
- 弱勢關懷「其實有蠻多是可以做數位轉型的。」但Ragic 系統功能限制與使用障礙多:
- 無法自行匯出所需格式的資料,需仰賴資訊部門協助。
- 資料呈現方式不便於操作與分析。
- 人工操作比例高: 無論是資料Key入、篩選、整合,或是後續的關懷追蹤,都高度依賴人工操作,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。
- 跨部門溝通協調成本高: 例如與資訊部門溝通資料匯出需求,耗時且影響工作流程。
- 新朋友關懷的斷線風險: 在新朋友資料的傳遞與跟進過程中,存在資訊遺漏或關懷中斷的風險。
- 對個資保護的重視: 在收集與使用關懷對象個資時,非常注重隱私與敏感性。
三、 對數位轉型的具體期望(願望清單):
- 統一的資料管理平台: 希望能有一個整合的系統,處理弱勢關懷與新朋友關懷的所有資料,減少資料分散的情況。
- 簡化資料收集流程:推廣線上表單的使用。
- 考慮使用 QR Code 等方式快速收集新朋友資料。
- 減少手寫資料和人工Key入的需求。
- 提升資料處理效率:能夠自行匯出、篩選、分析所需的資料。
- 系統能自動進行資料整合與去重複。
- 優化關懷流程管理:建立新朋友關懷的追蹤機制,確保每位新朋友都得到適當的關懷與跟進。
- 系統能提醒負責同工需要進行的後續行動。
- 協助新朋友的分流與轉介(例如:慕道課程、小組)。
- 提升資訊透明度與協作:在符合權限管理的前提下,相關同工能即時查看與更新關懷對象的資訊。
- 提升跨部門間的資訊流通效率。
- 客製化的功能需求:針對弱勢關懷,能記錄禮券發放、活動參與等資訊。
- 針對新朋友關懷,能記錄來源管道、關懷階段、後續安排等資訊。
- 對於愛心專款的管理,希望能有更清晰的記錄與權限控管,讓各牧區的負責同工能了解其專款的使用情況,但避免顯示整體教會的財務細節。
四、 其他重要議題:
- 系統權限管理: 對於不同事工、不同層級的同工,需要有明確的系統權限劃分,保護個資並確保資訊安全。
- 新舊系統轉換: 需要考慮如何平順地從現有系統和工作流程過渡到新的數位化平台。
- 同工培訓: 需要對同工進行新系統的操作培訓,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使用新的工具。
- 與其他部門的整合: 未來的系統應考慮與教會其他部門(例如:牧養部、行政部)的資料互通與整合。
五、總結:
宣教關懷部在弱勢關懷與新朋友關懷事工上投入了大量心力,但現有的資料管理方式和系統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。透過數位轉型,建立一個更有效率、更易於管理、更能保護個資的資訊平台,將有助於提升宣教關懷部的工作效率,擴大關懷的廣度與深度,並最終更好地達成教會的宣教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