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真理堂數位轉型訪談摘要 : 資訊部
日期: 2025.03.07
與談者: 資訊部(主講者)、Joann、Joseph、Deborah、Jason
檢視目前教會內部使用的各種資訊系統(奉獻、裝備、場地、預算、牧養PRM等),以及探討如何優化這些系統,使其更符合教會的需求,並解決現存的問題。其中,整合性、易用性,以及與總會系統的銜接是討論的重點。
主要議題與觀點:
- 與總會的關係:
- 台北真理堂在組織架構上與總會的關係,不同於其他教會的自主性。
- 財務方面,雖然會計帳是在總會,但真理堂有自己的帳務系統,需要將資料上傳到總會系統。
- 奉獻收據由總會開立,資料需上傳至總會系統後才能下載。「每人每一筆都要拋上去總會,然後總會會放行之後,你才可以取到奉獻收據。」
- 未來財務系統是否直接連結總會也是討論的重點。「假設未來財務是進到系統裡面的話,決行是決行到總會,還是只要決行到台北真理堂的帳就停下來了?」
2.現有資訊系統的困境:
- 各種系統各自獨立,資料無法有效串接整合,造成作業上的不便。
- 為滿足牧者訓練學校的需求,裝備系統複製了一份資料,導致數據不同步。
- 場地管理系統老舊,功能受限,只有一個管理員可以操作。
- 預算系統過於簡化,無法滿足真理堂複雜的會計科目需求。
3.牧養系統(PRM)的挑戰:
- 過去的PRM系統整合了會員、奉獻等資料,並提供小組長回報功能,但隨著總會收回奉獻系統,以及RPG的推行,PRM的功能逐漸模糊。
- RPG的推行使得小組的概念變得模糊,難以有效統計和管理。
- 鼓勵小組長持續回報的誘因不足,導致回報率下降。
4.未來發展方向:
- 考慮將部分系統外包或使用現有平台,以減輕資訊同工的負擔。「這個違是不是能夠盡可能外包…我找一個現有平台,比如說這個就是用,就是用就好了。」
- 探討使用LINE API整合各項功能,提供更便捷的使用者體驗。「大家都喜歡用LINE,所以我直接綁在LINE裡面,包括我的小組,我已經都被綁在裡面了。」
- 梳理教會組織架構,釐清小組、RPG等概念,以便設計更符合需求的資訊系統。
5.對資訊系統開發者的期許:
- 願意將過去開發的系統轉移到雲端平台。「我這邊是要拿掉我過去所打造的所有的這些東西拿掉都沒問題,重建都可以。」
- 抱持開放態度,願意配合教會的需求進行調整。
總結:
台北真理堂在資訊系統發展上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,透過整合現有資源、優化使用流程,以及與總會建立更順暢的溝通管道,相信能為教會帶來更有效率的管理和更完善的牧養服務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真理堂數位轉型現況與未來發展
訪談目的:
- 梳理真理堂現有的數位系統,找出痛點與問題。
- 評估教會內部及對外數位服務的需求,並擬定優先改善項目。
- 探討如何透過數位轉型,提升牧養果效及教會整體運作效率。
- 確認未來數位發展方向,以及LINE作為核心平台的策略重要性。
- 討論如何改善教會組織文化,以利數位轉型順利推動。
核心主題與重要觀點:
1.會員系統資料更新困難:
- 現有會員系統資料老舊,無法有效更新。
- 許多會友更換手機號碼或搬家,導致資料不準確。
- 會友認為系統沒有用,同工也難以維護。
2.LINE 作為核心通訊平台的重要性:
- 台灣人最常用的通訊軟體是LINE,應以LINE為核心進行數位開發。
- 教會已開發LINE的「27禱告小幫手」,提供禱告文、選單、人數統計等功能。
- LINE平台方便會友使用,未來可整合更多功能,如活動報名、靈修資料、主日信息回看等。
- 原文引用:「如果我是在此刻要選擇未來10年,我一定就是說在通訊端我一定是以LINE為核心來做開發的思考。對因為像那種你們27的部分應該大家就很可以follow上這個東西,就是說禱告的統計。」
3.內部行政流程問題:
- REGIC請款系統流程複雜,各部門對財務部的規範有不同意見。
- 請購時主管已核准,驗收時主管還要再核准一次,流程不合理。
- 各部門各自開發系統,缺乏整合性。
- 應建立權責分明的請款流程及跨部門溝通機制。
4.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問題,更是文化轉型:
- 數位轉型不只是導入系統工具,更需要使用者改變心態。
- 牧者必須大力推動,營造教會使用數位工具的氛圍。
- 內部同工也要整合流程,才能有效推動數位轉型。
- 過去缺乏推動,導致會友不使用數位系統,資料也未更新。
- 原文引用:「所以這個數轉文化不是解決同工裡面的問題,這只是一個部分,就是轉型之後,整個教會也在跟著轉型,在牧養上面轉型的時候,未來都是數據化的管理。」
5.牧養與數據化管理:
- 數據化管理可提供更準確的資訊,幫助牧者更了解會友狀況。
- 透過數據分析,可及時關懷生病住院會友、掌握小組出席狀況等。
6.組織文化與權責劃分
- 過去真理堂決策模式傾向由上而下,較缺乏平行溝通。
- 媒體部與資訊部之間,對於網站及數位內容的管理權責不清。
- 應建立明確的部門分工、全品次序及跨部門溝通機制。
建議優先改善項目:
1.優化LINE官方帳號:
整理並更新LINE官方帳號內的資訊,確保連結有效。
建立簡易的聊天功能,提供即時回覆及求助管道。
2.改善REGIC請款系統:
與財務部及總務處共同檢討並重新定義請款流程。
建立權責分明的請款流程圖,並將流程數位化。
3.建立跨部門溝通機制:
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,讓各部門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及進度。
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與合作,避免資訊孤島及重複作業。
4.加強同工教育訓練:
提升同工對數位工具的熟悉度及應用能力。
建立全品次序觀念,強化分層負責及平行溝通能力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真理堂會議組織與事工協調機制探討
主要議題:
- 聖工會的角色與變遷:
音檔主要討論真理堂過去重要的「聖工會」機制,及其目前似乎逐漸被「核心小組」取代的現象。
聖工會的功能在於跨部門協調事工,而核心小組則偏重牧養。
- 跨部門協調的重要性:
強調事工執行需要跨部門的協調,例如禱告部舉辦特會時,需要媒體、總務、招待等部門的配合。
- 各主牧的跨部門協調角色:
討論到各主牧在事工行政端可能扮演的跨部門協調示範角色。
- 資訊部門與傳播/影音部門的合作:
特別提到資訊部門經常與傳播/影音部門合作,因涉及設備相關事宜。
- 行政與牧養的平衡:
討論行政會議(如聖工會)與牧養會議(如牧養會)的平行進行,以及兩者可能不衝突的觀點。
重點內容與引言:
1.聖工會的功能與運作:
- 「各部門會報告,我接下來要執行重點的事情,比如說我要辦一個特會。這次的特會是由禱告部做主辦,可是他會在這會議當中需求媒體這邊要幫我做錄影,然後我要上網,上網之後,比如說三天後就幫我下架,他就已經都想好了,然後呢,我需要總務幫我做什麼樣的事情,我預計的時間是什麼樣,我要請總務去幫我接講原來。我需要,我需要有招待的人員,那這一次因為在週間沒有辦法找,所以要找哪一些行政人員來,就講清楚講完之後…」這段話具體說明了聖工會如何協調跨部門事工。
- 「定期召開,每個禮拜二強迫大家都要…」強調聖工會的例行性。
- 參與者包括「財務部主管,然後宣教部主管,然後資訊部主管,或者是我門這些要參與事工的這各業務的負責…第一堂的負責,第二堂的負責,第三堂的負責總則都會參加。」
2.聖工會的衰落與核心小組的興起:
- 「後來宜人接手了嘛,但是又一段時間我好像感覺覺得怎麼聖工會好像消失…我很久沒有聽到聖工會,我現在聽到的就是核心小組。」(點出聖工會逐漸式微的現象)
- 「核心小組就非常是牧養導向。」說明核心小組的重點在牧養而非事工。
3.行政與牧養的分工:
- 「其實這可以平行進行其實是不會衝突的啊,行政有行政的會議嘛,牧養有牧養…」認為行政與牧養會議可以同時存在。
- 「聖工會也繪有一個固定的牧養會…他們就會針對牧養的層面討論,他們就不會討論事工的層面。因為事工就是有很多要跨部門協調執行。」點出兩者討論的重心不同。
4.跨部門協調的必要性與專案負責人:
- 主牧需要適合擔任跨部門協調的示範角色。
- 「其實最常跟有需求的單位,其實也就是其他的施工單位…我們最常接觸的就是那個傳播…影音…就是他們有設備跟我們相關…所以我們會經常會碰在一起。」說明資訊部門與傳播/影音部門合作頻繁。
總結:
音檔主要探討真理堂內部的會議組織與事工協調機制。過去的聖工會扮演重要的跨部門協調角色,但目前似乎逐漸被核心小組取代。講者們討論了如何平衡行政與牧養,以及加強跨部門協調的重要性。
後續建議:
- 釐清各部門主管的具體職責與定位,以及主牧做為跨部門協調的角色。
- 探討如何有效整合聖工會與核心小組的功能,或建立新的跨部門協調機制。
- 確保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暢通,特別是資訊部門與傳播/影音部門。
- 評估現有組織架構是否能有效支持教會的事工發展。
目前已談論觸及之資訊系統:
- 場地系統 (PHP)
- 預算系統(財務)
- PRM牧養系統。
- 裝備報名系統(Wix?)
- 奉獻系統連結總會。
- 會友查詢系統
- 奉獻袋號查詢系統(經由同工)
- 人資系統
- 原有會友系統
- 請款系統